“合作社+基地+農戶”富民強企 萬余畝經濟林染綠荒山 19年苦干87戶156名村民的希望妥妥變現
截至目前,連山區沙河營鄉喂牛場村那漫山遍野的杜仲林規模驚人。
聚焦這綠洲一般的存在,聚焦穿梭忙碌的身影,聚焦這價值倍增的曾經的荒山野嶺,記者不僅找到答案,更在這傳奇故事中感慨萬千。
圖為11月15日,村民正在收集落葉。
萬余畝經濟林的締造者叫趙德庫,今年61歲,是連山區沙河營鄉喂牛場村人。他11歲那年,父親病逝,母親帶著他們兄妹五人土里刨食,異常艱難。從他記事起,家里就沒“晴過天”;從他懂事起,就初心已定:要努力再努力,讓家人吃飽穿暖,回報曾給予他們溫暖的鄉里鄉親。
1982年,從遼寧中醫藥大學中醫針灸專業畢業后,趙德庫成了連山區中醫院的一名醫生。但每個月幾十元工資,很難讓母親和妻兒過上好日子。趙德庫產生一個大膽的想法,何不借力國家好政策,辭職開診所呢!在家人及遼寧中醫藥大學老師的鼓勵下,1991年,他放棄“鐵飯碗”,在城里開起了中醫診所。因為醫術過硬,待人熱誠,診所收益可觀,為他日后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當時,村民由于沒參加醫療保險,生病住院需自掏腰包,為省錢紛紛來找趙德庫看病。趙德庫看在眼里,疼在心里。2004年,他掏出兩萬余元給村民交了新農合,一交就是三年。村民嘗到醫保報銷的甜頭,之后都主動參加新農合。
那些年,為給村民看病,趙德庫三天兩頭往老家跑。村干部找到他說:“你回咱家鄉來投資吧,拉扯拉扯大家?!币痪湓?,讓趙德庫心里“長了草”??纱謇镏挥胸汃さ耐恋?、連綿的荒山,有什么項目可做呢?
干了22年中醫,趙德庫把目光落在了杜仲種植上——杜仲全身是寶,“一兩黃金一兩花”,不僅花朵,它的葉子、樹干、根、皮都可入藥,極具藥用保健價值。葉子還可制成杜仲茶,樹干可做家具、農具、舟車及建筑材料,經濟開發價值也極高。
杜仲又名思仙,是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二類保護植物,被稱為植物界的活化石。近年來,杜仲籽油、杜仲雄花粉、杜仲飼料、杜仲橡膠等系列產品在不斷推出,杜仲產業已經成為工農業復合型循環經濟特色產業。
說干就干!趙德庫以每年每畝二三百元的價格從村民手里流轉來荒山,從河南購進600棵杜仲苗開始試驗。站在新起點,他把對家鄉的掛念也融進初心。
據近代文獻記載,陜西南部是杜仲的原產地、適生區,杜仲樹可耐零下20℃低溫,但東北地區冬季最低氣溫常常低于零下20℃,民間相傳杜仲適種區域向北不能超過山海關,在冬季氣候“囂張”的東北,到底能不能種活它呢?趙德庫心里七上八下。
第一年冬天,樹苗凍死不少,這讓趙德庫徹夜難眠,他忍痛把凍死的樹干剪掉。但令他驚喜的是,第二年春天居然從樹根冒出來許多小苗。
第二年,趙德庫開始擴大種植規模,購進100多斤杜仲種子,自己培育樹苗。入冬后,他憑經驗把主干剪掉,盼望來年春天能從根上長出小苗。
第三年開春,杜仲幼苗耐住了北方嚴寒。到秋天時,樹苗長到一人多高。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試驗成功了!這讓趙德庫更加堅定了信心,他說:“高低要把這一產業鏈搞起來!”
趙德庫每周都騎摩托車從城里回村觀察杜仲苗長勢。路雖顛簸難行,但每每看到那生機勃勃的杜仲林,他就心中有光,腳下生風。
趙德庫開始“提速”了!種樹要澆水,荒山沒有路,他就先后投資200多萬元購買機械設備,修了山路和池塘。隨著種植規模不斷擴大,他把積蓄都投在了荒山上,但還是不抵支出,他又在銀行貸款500萬元。
趙德庫流轉過來的荒山共計10130畝,包括沙河營鄉喂牛場村西溝、山南、天臺洞及相鄰村屯的部分荒山,其中杜仲種植面積8080畝,41.8萬株;其他中草藥種植面積2050畝,有皂角、赤芍、白芍、刺五加、黃柏、黃芪等。他以智慧和付出,打破了杜仲種植不過山海關的傳言,創造了“北杜仲”傳奇。
趙德庫讓家人過上了好日子,他還心懷另一個愿望:回報父老鄉親,帶著他們一起打拼賺錢。
2017年,葫蘆島市連山區沙河營鄉德庫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合作社以農民為主體,現有87戶156名村民,注冊資金5000萬元,以種植中草藥為主要經濟收入。出租荒山的村民以流轉的土地入股,年底分紅,平時還可以在合作社打零工。
專業合作社使得農民及產銷更加有組織性,資源得到整合,起到“1+1>2”的作用,抗風險能力、市場競爭力都得到加強,規模效益提升推動經濟效益提升,增加了農民收入,還讓家鄉的山綠起來,水清起來。
合作社在趙德庫的帶領下,生產經營蒸蒸日上,村民真正走上了致富新路,收入創下了歷史新高。
11月15日,記者跟隨趙德庫來到天臺洞的山坡上,只見10多名村民正有說有笑地收集落葉。村民張素芬對記者說:“我61歲了,來這兒務工已經十七八年了。一年兩季采樹葉,從4月中旬采到6月初,做綠茶;從8月5日采到10月下旬,做紅茶?,F在收集落葉做中草藥,一天能掙100元。大伙兒在一起很熱鬧,還有錢掙,不然我這個年齡還能去哪兒打工??!”她爽朗的笑聲在林間回蕩。59歲的李慶全來此務工兩年了,他是趁農閑時來收集落葉的,一天能收100多袋。
趙德庫告訴記者,從2017年開始,合作社就組織村民陸續采摘樹葉做茶,銷往沈陽、唐山等地,已形成包括杜仲樹種植、杜仲茶葉加工廠、冠軍谷定制禮品店、德壽堂中醫院、國禮博物館在內的杜仲全產業鏈。發展前景可觀,村民干勁沖天。
趙德庫說:“我兒子在市一高中讀書,想考重點中醫藥大學。他若喜歡將來就子承父業,不喜歡,我就把杜仲林留給家鄉的父老鄉親。人和樹一樣,都要扎下根來,才能不斷生長,才能長成參天大樹,才能為子孫留下綠水青山,攢下金山銀山?!?/p>
19年過去了,趙德庫栽下的第一批杜仲已長到20多厘米粗、10多米高了。20年樹齡的杜仲樹皮明年就可以采用了,它是極好的中藥材。
李亞男是2017年加入合作社的,她以荒山入股,去年分紅1740元。她說:“農村的荒山不值錢,趙醫生承租后,我不僅能分紅,還能去合作社出勞務,有兩份收入。大伙兒太感謝他了!”
合作社本著“資源共享、技術共享、成果共享、財富共享”的理念,按照“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以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為行業準則,立足農業產業化,注重長期效益,以富民強企的新途徑提高土地附加值,增加村民收入,促進村民就地就業創業。
趙德庫介紹,合作社正進一步擴大生產、拓展銷售、延長產業鏈條;依托中草藥種植項目以及山地原有旅游資源,逐步向鄉村旅游、工藝品、休閑農業等方面拓展延伸;而且,他們還將致力于中草藥深加工產業,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注重傳承中醫文化,利用中草藥基地的便利條件,建設中醫學堂,為中醫發揚光大培養人才、儲備力量,為本地區中藥材產業發展壯大及鄉村振興作貢獻。
12月13日,記者采訪了市自然資源局主管林業工作的副局長沙建國。他說,在北方成功種植杜仲樹,趙德庫在引種擴繁方面無疑開了先河,他是個開拓型創業者。目前,這片經濟林的規模在全省位于前列。這片樹林是藥用植物,且進行了林下中草藥種植,并帶動周邊村民就業,今年這家合作社被評為“林業專業合作社省級示范社”。
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縱觀葫蘆島市連山區沙河營鄉德庫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思路,不難看出,森林康養、中醫文化、生態旅游、休閑度假等旅游項目及產品的開發,將是未來打造生態旅游綜合體的主打方向。
不論是趙德庫的作為,還是這一鄉村產業新概念,均引人注目,有感動,有思考,有啟示,還有贊嘆。
美麗鄉村應該是什么樣子?“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這是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給出的精準答案。葫蘆島市連山區沙河營鄉德庫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成功運作,就是一個典型的詮釋。
他們立足特色種植,催生并推動復合型產業體系;他們利用資源稟賦,開發具有競爭力的特色產品,發展特色主導產業;他們左右開弓,珠聯璧合,尋求產業鏈和價值鏈的拓展延伸;他們推進產業深度融合,提升鄉土產品的附加值,增強鄉村產業抗風險能力。
從類似成功的案例中我們不難看到,他們并不都是從得天獨厚的資源起步的,而是在創造、創新中找準風口,既依托又不依賴,精心打造,深度開發,奔向目標。
如果每一個振興路上的行者,都以悟人而育己,都以悟事而正行,不走彎路,不誤時光,振興的腳步會更加鏗鏘。
同時,我們也看到,鄉村振興離不開新型職業農民、創新型領軍人才的引領作用,離不開體制機制創新,離不開相關部門的跟蹤服務。
創造良好氛圍,聚焦關鍵要素,解決難點問題,務實高效扶持,滿足鄉村產業的多樣化需求,都將彌足珍貴,都將成為優質產業源遠流長的源頭活水,如虎添翼,春風化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責任編輯:許文閣? ? ? ?編輯:趙艷艷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內容